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2022年新闻

“走向北极治理合作的中国实践”学术论坛圆满闭幕

发布:2022-06-01

2022年5月28—29日,由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中国海商法协会、广州航海学院暨广州交通大学(筹)主办,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极地保护协会、济南大学协办的“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走向北极治理合作的中国实践”学术论坛在广州圆满闭幕。本次学术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政企人士广泛参与和关注,累计线上观看量达4268人次。

本次学术论坛围绕北极地缘政治、法律、能源与环保、科技与国际合作、北极航运经贸等问题,分为包括青年论坛在内的六大论坛进行集中研讨。各主题论坛发言嘉宾共计36位,围绕相关领域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主持人、发言嘉宾、评议人妙语连珠、精彩纷呈,线上参会代表踊跃互动,气氛热烈。
北极地缘政治主题论坛由济南大学张守凤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成汉平教授、同济大学王传兴教授、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杜洞光、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龚倬代表导师,分别从“北极大国博弈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地缘政治变化下的美国北极战略调整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影响”“防御性现实主义视域下中国参与北极安全事务”“北极地区的核安全治理:态势、挑战及路径”和 “北约介入治理新转向、动因及影响研判”等角度分析在北极事务中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关系,并提供新思路。评议人南开大学白佳玉教授以其对极地问题深厚的研究功底进行精准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6-1-1.png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张守凤、成汉平、王传兴、杜洞光、刘芳明、龚倬、白佳玉)


法律主题论坛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经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华主持。南开大学白佳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郑志华副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车流畅副教授、云南振滇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技术支持部成群鹏主任、广东恒运律师事务所黄晖主任、广州交通大学(筹)王昊讲师等分别以“北方海航道利用的环境与安全法律问题之协调”“全球海洋治理基本范式的转型与及其对北极治理的影响”“应对北极冰川融化风险的法律应急制度”“中国通过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参与北极治理的路径分析”“北极航道之西北航道的法律地位探析”“新科技时代北极航运秩序构建研究”为题从法律的视角解析有关北极生态、航运秩序等多方面的维护与构建,并展开深入研讨。评议人上海交通大学郑志华副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的车流畅副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发言人选题的前沿性,将对我国参与北极治理起到有益作用。


6-1-2.png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王国华、白佳玉、郑志华、车流畅、成群鹏、黄晖、王昊)


能源与环保主题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徐庆超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高级工程师王菲菲、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阿丹、芬兰坦佩雷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北极中心博士研究生王跃,分别就“新形势下的北极能源合作”“中国与北欧五国的北极能源国际合作研究”“大数据驱动的北极冰区航线智能规划系统研究”“安全化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与北极能源”等问题展开分析。评议人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前主任曲探宙认为在现阶段的国际背景下,应聚焦北极治理的前沿问题,从能源、材料、航道等角度,分析加强国际合作的可行性并提出科学性的建议。

6-1-3.png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徐庆超、赵隆、王菲菲、吴阿丹、王跃、李振福、曲探宙)


科技与国际合作主题论坛由国际极地保护协会丁琛会长主持。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杨松霖、武汉理工大学刘敬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瀚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庆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邱玉宝、挪威北极大学(UIT)自然科学和技术学院吕金妹教授等,分别以“知识贡献与路径支持,科技发展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意义”“北极航行安全的关键技术”“北极海域海洋遗传资源的利益取舍与专利衔接” “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北极航道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服务研究”和“气候变化对极地海运及海运气体排放的影响”为题,从科技层面对航行安全以及生态等进行分析,探讨北极治理方法。评议人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李志军教授的评议高屋建瓴,他建议北极治理中地球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应当同步推进,用务实的策略和可操作的技术去克服木桶效应的短板。

6-1-4.png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丁琛、杨松霖、刘敬贤、张瀚洋、张庆华、邱玉宝、李志军


北极航运经贸主题论坛由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总经理陈锋主持。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李颖、武汉大学章成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树春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孔锋副教授、广东警官学院朱燕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罗颖研究员、副教授,分别以“北极航运绿色发展的空间信息技术”“北极航线的治理挑战与中国应对”“中俄共建‘冰丝':机遇、挑战与对策”“关于畅通‘冰上丝绸之路’视域下北极航道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的战略思考”“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意义和路径”以及“北极生物资源利用:路径与前景”为题发言,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北极航线战略地位等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评议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赵劲松教授对每位发言嘉宾的研究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各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前景,提出研究要具有全球视野,更加解放思想,更加聚焦研究重点,并建议成立北极航运领域的协同创新合作研究平台。

6-1-5.png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陈锋、李颖、章成、王树春、孔锋、朱燕、罗颖、赵劲松


青年论坛由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导师、副教授高俊涛主持。辽宁朝阳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于程焜、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齐雪薇、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生栾宇、暨南大学博士生胡聪沛、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鑫、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立赢、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周雁琳、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段若钧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林尚沅等九位青年嘉宾,分别以“《中国的北极政策》:彰显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责任担当”“BBNJ国际协定对《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的影响预析”“北冰洋海洋权益争夺问题分析与思考”“北极治理的共同愿景与体系塑造”“北极航道水域重油规制问题研究”“中国参与北极治理:基于北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角”“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历史性权利论再审视”“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北极合作--以俄乌冲突为例”和“俄乌冲突对中俄北极合作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交流汇报,从多维角度入手,分析法律、国际时事、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解决方案。青年才子初露锋芒,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的潜力与才智。广州航海学院张敏副教授作为评议人对青年论坛每位发言嘉宾的发言做了点评,不仅体现了青年学子的学术功底和思辨能力以及敏锐的问题意识,而且从发言内容中更是显示了他们的赤子之心,看到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未来。张敏副教授还向致力于青年学术能力培养的导师们致谢。

6-1-6.jpg

(上图从左到右:高俊涛、张敏;下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于程焜、胡聪沛、周雁琳、齐雪薇、陈鑫、段若钧、栾宇、陈立赢、林尚沅)


本次论坛闭幕式上,本次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广州航海学院张敏副教授受主办方委托在闭幕式致辞并宣读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张敏副教授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高度契合中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实践的理论需求与“四个面向”科技工作方针。她感谢论坛参会嘉宾聚焦当前北极治理合作提出的高水平的见解和新观点,并建议把本次学术论坛作为一个新起点,推进搭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理论研讨及务实性产学研平台,更好服务北极治理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