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  > 案例展示

包运合同船舶延滞损失争议案(2005年1月5日 北京)

发布:2018-07-19

包运合同船舶延滞损失争议案
200515北京)
 
提要】申请人依据与被申请人签订的包运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提起仲裁,要求被申请人赔偿因其未办理好货物手续而导致船舶装货完毕后不能离港而产生的延期滞留损失。
 
争议要点:
1.关于申请人索赔损失的性质是由于货物手续尚未办理完毕还是由于天气原因。另外,双方当事人对本案合同第13.3b)款规定“装货完成后,停止计算时间”的解释存在歧义;
2.关于延滞损失的计算应以船舶实际遭受的损失为准,还是按照合同约定的滞期费率为赔偿标准。
 
仲裁庭意见:
1.仲裁庭注意到,按照装卸事实记录,造成船舶延滞的原因是由于货物手续尚未办理完毕,被申请人就装港当时的天气情况提出的不可抗力主张,因没有合同依据及事实依据而不予认定。本案包运合同第13.3b)款规定,“装货完成后,停止计算时间”,该合同文本系被申请人提供,因此对于存在歧义的合同条款应作不利于提供合同文本一方的解释。申请人的解释未超出合同文字表述的意思范畴,应推定为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因此,申请人索赔本案船舶装货完成以后的延滞损失应予以支持;
2.船舶延滞损失是不同于滞期费的损害赔偿,本案《包运合同》未就船舶延滞损失的赔偿金额作出约定,因此船舶延滞损失的赔偿应以船舶实际遭受的损失为准,而不应以合同约定的滞期费率为赔偿标准,除非船舶的实际损失低于合同约定的滞期费。申请人主张的日租金20,000美元应符合当时市场上同类型船舶的租金水平,但对于“宝山海”轮滞港期间内额外支出的成本及因滞港而节省的成本亦应分别予以增减,这样计算的结果才是该轮合理的延滞损失金额。
 
申请人XXX船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其与被申请人中国XXX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被申请人”)于2003520签订的CONTRACT OF AFFREIGHTMENT中的仲裁条款,于2004920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在包运合同下遭受的延滞损失。
仲裁委员会于2004921受理本案,编号为MA200410号,并于同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通知。
由于本案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万元,根据200111日起施行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以下简称“仲裁规则”)第68条规定,本案适用简易程序。
由于双方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仲裁委员会主任根据仲裁规则第69条规定,于20041015指定蒋敬业先生担任本案独任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本案。
仲裁庭于2004126在北京对本案进行了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均派代理人参加了庭审,陈述了事实,出示了证据,进行了质证,并回答了仲裁庭的提问。庭后,双方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了补充代理意见。
现本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已审结。本案案情与争议、仲裁庭意见及裁决分述如下:
 
一、案情与争议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2003520签订了《包运合同》。《包运合同》与本案有关的条款规定:
12.1 Notice of Readiness is tenderable at any time at the loading port and at working time (Monday to Friday, 0800-1200, 1400-1700) at discharging port upon vessel’s arrival by FAX/TLX/CABLE, whether in port or not, whether in berth or not, whether in free pratique and/or in Customs Clearance or not, provided in all respects ready to load or to discharge.
13.1 The loading rate shall be 16,000mt per Weather Working Day of 24 consecutive hours, Sundays and Holidays included.
13.3 At Loading Port
(a) Laytime shall commence counting twelve (12) hours after NOR is tendered or when loading commences, whichever occurs first.
(b) Time shall cease to count on completion of loading.
(c) Time used for the following shall not count as Laytime or as demurrage and/or even if the Vessel is already on demurrage:
(i) the first shift of a vessel from any waiting place to the berth/anchorage and all costs thereof including bunkers consumed shall be for Owner’s account.
(ii) time used in first opening and/or last closing hatch covers;
(iii) conducting draft surveys;
13.7 Any time lost by reason of Force Majeure in accordance with 14.2 shall not count as laytime or demurrage even if it is already on demurrage.
14.2 Defin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ntract, ‘Force Majeure Event’ means any event, condition or circumstance beyond the reasonable control and without the failure or negligence of the party claiming such Force Majeure Event (being Charterer or Owner only), which, despite all reasonable efforts of the party claiming such Force Majeure Event to prevent its occurrence or mitigate its effects, cause a delay or disrupt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any pf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 always provided that such event directly affect the loading and or discharging process of vessel, including:
(a) Lightning, storm, flood, hurricane or other unusually severe weather conditions;
… …
14.3 Notification and Obligation to Remedy
If the occurrence of a Force Majeure Event prevents Charterer or owner from performing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 such party shall:
(a) Immediately notify the other party of such Force Majeure Event, and provide written confirmation within five (5) Days thereof;
(b) Not be entitled to suspend performance under the contract for any greater scope or longer duration than is required by such Force Majeure Event;
(c) Use all reasonable efforts to remedy its inability to perform and to resume full performance as soon as practicable;
(d) Keep the other party appraised of such efforts on a continued basis, and
(e) Provide notice of the resumption of performance hereunder.
14.6 Laytime/Demurrage
Any time lost at either the Loading Port or Discharging Port as a consequence of a Force Majeure Event in accordance with Clause 14 shall not count as Laytime or as demurrage even if the Vessel(s) is already on demurrage.
15.1 At loading port demurrage and despatch shall be USD7,000/3,500 per running day or pro rata for part thereof.
15.8 Once on demurrage, always on demurrage.
22. Arbitration
Any dispute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or any Bill(s) of Lading issued hereunder shall be submitted to China Maritim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for arbitration in Beij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commission in effect at the time of applying for arbitration. The arbitration award shall be final and binding upon the parties.
23. Governing Law
The Contract shall in all respects be governed and 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f P. R. C.
 
2003828,申请人通知被申请人指派其从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航次租入的“宝山海”轮作为第4航次的履约船舶,被申请人于同日确认接受,双方商定的受载期为20039162003923。“宝山海”轮于20039220240时抵达装货港俄罗斯VOSTOCHNY港并递交了装货准备就绪通知书,该装货准备就绪通知书于同日0320时被接受;2003926该轮靠泊,并于同日1125时开始装货;至20039281650时该轮装货完毕,共计装货60,541吨,并于同日2210时移泊至锚地;至2003930,“宝山海”轮驶离装货港锚地。双方当事人对以上事实皆无异议。
申请人提出,“宝山海”轮在装货完毕后,货物手续仍未全部办妥,该轮被迫移至锚地等候货物手续办妥。开航手续直至20039301950完成,导致“宝山海”轮在完货后在锚地被延滞23小时。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要求被申请人赔偿其“宝山海”轮的延滞损失42,500美元,并提出申请人已向“宝山海”轮的船东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赔付了延滞费42,500美元。申请人提供了证据一《包运合同》、证据二通知被申请人第4航次船舶情况的传真、证据三被申请人的确认传真、证据四装货准备就绪通知书、证据五装卸事实记录、证据六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的滞期/速遣计算费单、证据七装港代理的电子邮件作为证据。
被申请人提出,1、造成“宝山海”轮在装货完毕后不能离港并非被申请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天气原因所致,俄罗斯VOSTOCHNY港当时有风暴天气,港务局在天气明显好转以前不允许船舶离港,并主张装卸事实记录对此已有记载;2、双方在《包运合同》中明确约定滞期费为7,000美元/连续(工作)日,并没有约定允许船舶滞期的具体时间,因此申请人只能按照滞期费计算滞期损失,而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按照每日20,000美元的标准赔偿2.125天的“船舶延滞损失”没有合同依据;3、申请人仅仅依据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的“滞期/速遣费计算单”并不能证明申请人与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及合同内容,也不能证明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要求申请人支付延滞费是否合理、合法且不能证明延滞费是否已经实际支付,进而不能证明申请人有实际损失的发生;4、申请人提出的每日20,000美元的延滞损失是被申请人无法预见的,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5、即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67条的规定,被申请人也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滞期费承担赔偿责任。被申请人提供了证据一本案货物卖方的传真、证据二装卸事实记录、证据三《包运合同》作为证据。
对于被申请人的上述意见,申请人认为,1、“宝山海”轮不能及时离港的真正原因并非天气原因,在当时的天气情况下,该类型的船舶是具备航行条件的,且装港代理转来的其他船舶完货离港记录均可予以证明;而造成“宝山海”轮不能及时离港的真正原因就是被申请人未能及时办妥货物手续;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94条规定,“本章其他有关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仅在航次租船合同没有约定或没有不同约定时,适用于航次租船合同的出租人和承租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67条的规定,正是申请人索赔的法律依据;3、“宝山海”轮在此后一航次实际运营的日租金水平高于20,000美元,同期市场报告显示其同类型船舶当时的成交记录均超过了20,000美元/天;4、申请人已经于2004916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支付了“宝山海”轮的延滞损失42,500美元。申请人提交了证据八双方其他航次项下的装卸事实记录、证据九装港代理的电子邮件、证据十中散航运部市场处船舶航次效益估算/分析表、证据十一租约确认条款、证据十二租船市场报价单、证据十三南洋商业银行客户通知书复印件作为证据。
被申请人认为,1、“宝山海”轮允许的装货时间为3.78381天,自NOR递交后的12小时开始起算装货时间,至装货开始时已经进入了滞期,按照《包运合同》第15.8条规定,因此从开始装货至20039301950离港,“宝山海”轮应始终处于滞期状态;2、《包运合同》未就船舶延滞损失做出任何规定,因此申请人提出的每日20,000美元的索赔要求没有依据,而且申请人在20031015的传真中要求的赔偿标准是每日18,000美元;3、《包运合同》第13.3条的规定是为了方便计算实际装卸时间,并不排除时间停算以后,如果船舶滞期则仍按滞期对待;4、按照《包运合同》第13.3(c)的规定,200392816501750时的测水尺时间应从滞期时间中扣除;按照《包运合同》第13.7条及14.6条的规定,Vostochny港在2003929100020039301810期间为强风及恶劣天气,属于不可抗力,应从滞期时间中扣除。因此,申请人主张的2.125天的船舶延滞时间中应扣除上述两项时间,实际时间应为1.382天;5、申请人与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之间签订的是背靠背合同,即也没有20,000美元“延滞损失”的约定,申请人赔偿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42,500美元是其与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协商的结果,因此申请人向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做出的“延滞损失”赔偿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合同依据,是申请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与第三人另行处理业务关系的行为,与本案的滞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且申请人同意向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支付远远高于滞期费金额的“延滞损失”,违背了法律要求的“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6、申请人提供的证明市场行情的资料不能证明申请人或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必然会蒙受每日20,000美元的损失。
申请人提出,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表明在装货完毕至“宝山海”轮离港这一时段内多艘相同类型或更小的船舶可以正常离港,因此Vostochny港当时的天气情况并不能够构成不可抗力,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向船舶送交货物手续及船舶离港手续的人员无法乘交通船登轮。如果货物手续完备,船舶在装货完毕后可以及时离港,这样的天气不会造成船舶在锚地的延误。此外,申请人认为,其提交的证据已经足以证明“宝山海”轮船舶延滞运营损失超过了20,000美元/天,因此申请人按照20,000美元/天进行索赔并无不当。
除以上证据外,申请人还当庭提交了证据十四《海商法》著作摘录复印件,被申请人当庭提交了证据四申请人20031015传真、证据五本案货物卖方20041125传真复印件。对于双方提交的证据文件,各方分别发表了质证意见,其中申请人对于被申请人当庭提交的证据四和证据五提出了关联性的异议,对于被申请人提交的其他证据没有异议;被申请人对于申请人提交的证据七、证据九、证据十、证据十一提出了关联性异议,并认为申请人未提供证据十三的原件,而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十亦未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进而对这两份证据提出了真实性异议。申请人庭后提交了证据十三的原件以及经加盖公章的证据十的原件。
 
二、仲裁庭意见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申请人索赔损失的性质以及赔偿的标准。
1、关于申请人索赔损失的性质问题
申请人的仲裁申请是要求被申请人赔偿装货完成后至“宝山海”轮离港期间的船舶延滞损失。仲裁庭注意到,按照装卸事实记录,造成“宝山海”轮延滞的原因并非装货未完成所致。装货完成以后,由于货物手续尚未办理完毕,故“宝山海”轮移至锚地等待,后因天气原因导致送交货物手续人员无法登轮,使得“宝山海”轮在锚地继续延误,直至20039301950驶离装港。以上事实已为申请人提交的证据五、证据九所证实。而被申请人就装港当时的天气情况提出的不可抗力主张,因没有合同依据及事实依据而不予认定。此外,尽管《包运合同》未就滞期时间做出约定,但该合同第13.3b)款规定,“装货完成后,停止计算时间。”双方当事人对此条款的解释存在歧义,申请人认为是指装货完成后,不再计算滞期时间,而应按照船舶延滞计算损失;被申请人认为,该条款仅仅是为了方便计算实际装卸时间,以与允许装卸时间进行比较,并不排除时间停算以后仍按照滞期对待。仲裁庭认为,任何合同条款皆应有其实质性含意,而被申请人的解释显然不具备说服力,况且经调查证实,该《包运合同》文本系被申请人提供,因此对于存在歧义的合同条款,应作不利于提供合同文本一方的解释。申请人的解释未超出合同文字表述的意思范畴,且具有实质性含意,应推定为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鉴于“宝山海”轮完成装货以后的滞港原因系因被申请人未备妥货物文件所致,且《包运合同》对滞期时间的计算亦有约定,因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67条的规定,申请人索赔“宝山海”轮装货完成以后的船舶延滞损失应予以支持。
2、损失计算问题
船舶延滞损失是不同于滞期费的损害赔偿,本案《包运合同》未就船舶延滞损失的赔偿金额作出约定,因此船舶延滞损失的赔偿应以船舶实际遭受的损失为准,而不应以合同约定的滞期费率为赔偿标准,除非船舶的实际损失低于合同约定的滞期费。
    对于申请人提出的其已经按照日20,000美元的租金标准向“宝山海”轮船东XXX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赔付了延滞费42,500美元并据此要求被申请人赔偿其该损失的主张,仲裁庭认为,申请人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与船东协商的赔偿金额与本案的索赔没有因果关系,不能作为申请人向被申请人索赔延滞损失的依据。
鉴于双方当事人皆未就船舶实际损失提交任何证据,仲裁庭只能依据现有的证据文件对其进行认定。仲裁庭认为,船舶的实际损失应包括成本及收益两部分,而船舶的租金通常能够反映出船舶的平均成本和收益。鉴于申请人已于庭后提交了经加盖公章的证据十原件,故其证据效力应予以认定;此外,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十一的内容能够证明本案所涉“宝山海”轮当时的租金水平,故被申请人对该证据的关联性异议不能成立,其证据效力亦应予以认定。本案中,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十、证据十一、证据十二可以证明申请人主张的“宝山海”轮当时的日租金20,000美元应符合当时市场上同类型船舶的租金水平。但是,20,000美元日租金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宝山海”轮滞港期间的实际损失,对于“宝山海”轮滞港期间内额外支出的成本及因滞港而节省的成本亦应分别予以增减,这样计算的结果才是该轮合理的延滞损失金额。
根据以上意见,“宝山海”轮滞港期间的损失计算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滞港时间。根据装卸事实记录的记载,“宝山海”轮于20039281650完成装货,并于同日1750时完成水尺检测。申请人计算的滞港时间是从1650时开始计算的,但是仲裁庭认为,出于船舶安全的考虑,只有完成了水尺检测才是实际完成了装货作业,因此“宝山海”轮的滞港时间应从20039281750开始计算,至20039301950离港时止,“宝山海”轮共计滞港时间为2.083天。
2)因滞港而导致的租金损失。按照日租金20,000美元及滞港时间2.083天计算,“宝山海”轮滞港期间的租金损失共计41,660美元。
3)因滞港而额外支出的成本。“宝山海”轮滞港期间额外支出的成本包括锚泊费用和轻油费用,其中(a)锚泊费用是指如果“宝山海”轮在装货完成后离港即不会发生的在Vostochny港锚地等候而额外支出的锚泊费用,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十,“宝山海”轮的港口使费平均为日8,000美元,仲裁庭认为锚泊费用标准应为前述港口使费的五分之一较为合理,因此认定“宝山海”轮的锚泊费用标准为日1,600美元,自20039290000“宝山海”轮移至锚地时起至20039301950离港时止,“宝山海”轮在锚地锚泊时间共计1.826天,额外支出的锚泊费为2,921.60美元;(b)轻油费用是指如果“宝山海”轮在完成装货后离港即不会发生的滞港期间额外支出的轻油成本,船舶通常只在装卸作业及停泊期间才会耗用轻油,而停泊时轻油的耗用量通常为作业时轻油耗用量的一半,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十,“宝山海”轮平均日耗轻油成本的一半为1,468.75美元,故“宝山海”轮在滞港期间内额外支出的轻油成本共计3,059.41美元。以上两项额外支出的成本合计5,981.01美元。
    4)因滞港而节省的成本。这一项主要是指“宝山海”轮因滞港而节省的重油成本。船舶在停泊期间通常并不耗用重油,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十,“宝山海”轮的重油成本平均为日4,135.91美元;扣除自20039282210时至同日2400时从泊位移至锚地的时间0.076天,“宝山海”轮在滞港期间内计有2.007天节省了重油的成本支出,共计节省重油成本8,300.77美元。
综合以上各项计算内容,“宝山海”轮滞港期间的实际损失应为租金损失加上额外支出的成本,减去因滞港而节省的成本,因此“宝山海”轮的延滞损失即实际损失应为39,340.24美元。
 
三、裁决
 
1、被申请人应于本裁决做出之日起45日内,向申请人支付39,340.24美元。逾期支付,加计年利率为3%的利息。
2、本案仲裁费为人民币XXX元,由被申请人承担90%,即人民币XXX元,申请人承担10%,即人民币XXX元。申请人在申请仲裁时已向仲裁委员会预付了仲裁费人民币XXX元。因此,被申请人在向申请人支付以上第1项所列款项时,应向申请人加付人民币XXX元,以补偿申请人为其垫付的仲裁费。
本裁决为终局裁决。